维卓致远董事长鲁通:当事业成为信仰,会拥有一往无前的力量

2021.05.13

编者按:近几年来,在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之下,手术机器人领域倍受关注,迎来春天。维卓致远(以下简称:维卓Visual)是一家手术机器人系列产品平台型公司,长期致力于研发多学科、全流程的系列导航手术机器人。凭借医工融合、学科引领的系统创新的组织和能力,公司成立五年时间里,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实现了技术到产品的转化跃迁,日益成长为智能与数字化外科的引领者。我们专访了公司董事长鲁通,相信他的创业历程以及系统性战略思考会为创业者带来启发。

鲁通

作为一家迅速崛起的创业公司创始人,鲁通却很少出现情绪激昂、慷慨陈词的时刻。他的表达总是内敛、克制、极具系统性,这和他的性格、医学背景和工作经历都有关系。但团队里每一个人都信他,就算是第一次和他深入交流的人,也会不知不觉被感染。他似乎能够无形地向外界传达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很大程度来自于他对这份事业的信仰。

1.一粒种子

2004年,在由科技部发起、学界知名的高端前沿科学论坛——香山科学会议上,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如何发展作为重要议题被首次提出,彼时,机器人在医学上的应用国际上也刚刚起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有机会找到切入点,实现国际领先。这个方向的探索,由鲁通的导师梁萍教授来主导。

这一年,鲁通刚刚进入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攻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大年初四,鲁通接到导师的电话,电话里他第一次听说“手术机器人”这个概念。虽然似懂非懂,但他隐隐感到有些兴奋,这是一个医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的方向,也是他兴趣的结合点。

鲁通对于感兴趣的事物,爆发出的求知欲和学习速度常常令人惊讶。大学期间,他是一个计算机发烧友,宿舍里不允许用电脑,他就半夜跑到医院里,遇到值班大夫就主动上去搭话:“有没有需要用电脑做的事?我免费帮忙,提供一个地方就行”。刚好有一位医生要建一个患者库,鲁通赶紧答应,回头买了一本书,边学边做。很快,他就成为系里编程最好的人,丝毫不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同学要检索文献,也都愿意找鲁通帮忙。检索一个主题,他能浏览上千个网页,电脑上十几个浏览器同时开着,“那些网页我都舍不得关掉,太有意思了,不知不觉就会看一个通宵”。沿着线索,查找信息的同时,他也在脑中绘制着知识地图,把看似毫无关联的信息,分门别类地串在自己的“目录”里,做完一次检索,就完成了一次系统性的学习。

所以,虽然手术机器人是一个全新的方向,但鲁通学习起来非常快。在推进研究项目的过程中,他发现比技术本身更难的,是如何让临床专家和工程专家彼此理解,临床语言和工程语言的差异,常常让双方以为彼此理解,但实则大相径庭,造成项目周期大大延长。

在一次重要的沟通会议前夕,为了让双方专家高效对话,鲁通提出做一个手术机器人原型样机。当时,全球都没有一个先例。鲁通和清华工程系的研究生一起,三天三夜没有睡觉,硬是把样机做出来了,在双方专家开会前,推到会议室,很好地做出了解释。这件事也让鲁通明白,医工的深度融合是手术机器人发展路上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2007年,项目组前期的工作让科研管理者们看到了希望,进而提出了产业化的要求。鲁通坚信这件事意义非凡,未来手术机器人将会对外科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技术到临床应用的产品,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果说产业化是摩天大楼上的最高一间,那目前还在地基层面”。中间这个过程,对资金和人才的需求是巨大和持续的。产业化的承接,需要一个企业来完成。

鲁通第一次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但当时军人身份不允许,导师梁萍教授也劝他:你不擅长社会交往,做商业未必擅长。在导师的支持下,他在医院里成立了实验室,先把人员聘用进来,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团队组织与管理能力,为后来产业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2.苦乐八年

从萌生想法到正式创业,鲁通一共等待了八年时间。这八年里,他一直想尽办法不断往前推进。

2007年前后还没有手术机器人相关的就业机会,和鲁通一起做项目的团队成员多半是来自清华、301医院的研究生,他们喜欢这个事业,也希望能持续做下去,但课题经费远不足以支撑团队。为了让团队不断发展扩充,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摆在鲁通面前的必解难题。

在坚持“主航道”的同时,鲁通开始通过接一些和医学影像相关的外部项目来维系团队的开支,甚至也有过看似不那么“搭界”的项目,比如大飞机喷涂、钢管的自动化检测。随着团队人数增加,鲁通把办公地点从招待所里的两个标间,搬到园博园附近的一个毛坯房,一帮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们打起“游击战”。刚搬到毛坯房时,没有门窗、没有暖气,连楼梯的扶手都是暴露在外面的钢筋水泥,一帮年轻人去二手市场淘来简单的家具、从网上买来麻绳DIY扶手,虽然状况频出,但大家总能一起想办法解决,简陋的办公室里欢声笑语。

当然,也有发愁的时候。那几年鲁通最怕的就是过年。团队里的年轻人其实可以选择机器人相关的工业公司或者体制内稳定的工作,和同龄人相比,他们在这里获得的经济回报少得可怜,连像样的房子都租不起。鲁通总觉得对不起大家,也担心回去过了个年,家里边给一些压力,有人坚持不下去。

但这些人八年里一路相随,鲜有人离开。鲁通回想,“大家在上学期间对这件事的价值形成了共识,每个人都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才能够共同克服这么多困难。除此之外,做医学这件事,一些特殊的成就感会给人更深层次的激励。”

鲁通现在还记得这样一例儿童肝脏移植手术:父母的肝源情况不好,如果切多了,成年人有危险,切少了,孩子的需求满足不了。平面的影像评估始终让医生拿不准,一旦碰到风险,关系到两个人的生命。当时国内还没有肝脏三维重建的先例,国际上只有德国和日本能做。鲁通和团队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完成了肝脏的三维重建,对医生的成功手术起到了关键作用。得知消息后团队高兴极了,士气大振,觉得自己一下子救了两条命。

3.三方会师

2015年底,鲁通正式被批准转业。郑刚听到消息后立刻约鲁通见面,“咱们一直想做的事情终于可以开始了!”

鲁通和郑刚在项目合作中结识。郑刚连续参与过多个公司的筹建与创立,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在合作过程中,他非常欣赏鲁通的为人、开阔的视野,以及带领团队一路坚持的韧性,他一直期待着有机会和鲁通一起做更大的事业。

两人在大方向上一拍即合,随即向翟伟明发出合伙邀请。翟伟明早在2005年就和鲁通结识,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就读期间,与鲁通一起开展医学精准可视化相关科研合作,并且在后续的手术机器人项目中持续合作,在软件构架及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其出色的专业能力,还没有博士后出站的翟伟明已经收到了多个公司的offer,不乏高薪、高股权者。翟伟明记得,在所有选择中,鲁通的公司规模是最小的,但自己对手术机器人方向最感兴趣。十余年的合作中,无论是鲁通的洞察力、专业性还是那份执着坚持,都让翟伟明心里认定,“这个事我们一定能够做到最好。”

鲁通的创业,号召了一批老同学、老战友加入,他们都是拥有20余年的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学专家,正处于人生的“当打之年”,心中有一团想要实现更大理想的热火。

在翟伟明看来,维卓(Visual)的团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不只是技术问题,要想做出真正引领趋势的产品,一定是以临床专家的想法为核心的。我们的IT技术和医疗技术能够充分融合,团队有长期的合作基础,这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优势”。

翟伟明提到的“医工融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医学和信息技术都是知识体系庞大并且迭代很快的学科,培养交叉学科人才难度极高,时间也长;如果依靠两方专家简单的碰撞,可以提出一些方向性的想法,但没办法落实到真正的产品。鲁通认为,医工的深度融合就像是抗体和受体的结合,需要长出“接口”才能起效,平面对平面是没有用的。

维卓(Visual)的核心团队有十余年的合作基础,配合默契。“我们知道如何在项目中分梯次、逐步生长出接口,沉淀了一套人才培养和知识体系建设的方法”。维卓(Visual)和很多顶级临床专家都有深入合作,这也得益于他们的组织和体系。在专家看来,维卓(Visual)理解医学,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让医生团队也生长出“接口”,进而形成深度的融合。

4.四个台阶

外科手术正在从经验手术快速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在机器人辅助系统的支持下,完成高难度的手术,同时提高手术质量一致性,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临床获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不言而喻,这个“山顶”好多人都能看到,但中间设计多少个台阶是合适的,更考验一个创新企业的战略能力。鲁通认为,既要坚持技术的领先性和前沿性,又要遵循商业规则,分阶段及时、合理的产出,才能为终极目标的实现创造更好的条件。

鲁通的设计里,维卓(Visual)抵达“山顶”要迈过四个台阶。第一,构建起品牌认知和影响力。任何创新的产品都会涉及到术式的改变,要得到医生的认可才能真正产生价值。所以,维卓(Visual)不仅要把技术和产品做好,还要让头部群体认识到维卓(Visual)具备真正的创新能力,而且具备持续教育和培训创新的能力。

围绕这一阶段性目标,2017年基于前期大量的医学影像的研究工作,维卓(Visual)系统地把混合现实技术引入到临床,为全球医生在混合现实方面提供相关系统和应用,创下国际先河。2018年6月,维卓(Visual)编写的全球第一本《医学混合现实》出版,在国际上引发强烈关注。2019年,维卓(Visual)推动中国第一本《智能医学》出版,成为医学生规范化培训的必选教材。

第二个台阶,布局未来,改变下一代术式。目前市面上的手术机器人,更多是在原来术式中的一个单点进行辅助,而真正的数字化手术要把整个过程数字化,通过把数据不断传递给机器人,让它自身具备可成长性,进而不断提高手术自动化程度,提高效率。

2020年,维卓(Visual)在创伤方面做了全流程的数字化并应用到临床。公司首创的骨科创伤复位机器人,结合自主研发的“智能全息可视化导航系统”,实现了骨折手术中的精准复位、内植物精准植入、术中X线“零透视”等多项技术突破。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精准、微创、零辐射等优势,目前已有十余例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成功案例,积累了丰富的一手临床数据,即将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后续还将拓展到脊椎、关节等领域。

第三个台阶,以术式的改变带来工具和设备的改变。随着数字化手术的数据越来越多,术式会产生新的分型,或校准原来的分型,从而带动工具和耗材的改变。维卓(Visual)把创新前置,通过和医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从产品的研发到后续的销售使用,始终和医生的需求紧贴在一起。

第四个台阶,逐渐替代国际企业,被医生群体真正认可,实现医生的教育和培训。鲁通深知达到这一目标的难度:“什么叫被医生群体的认可?意味着一家企业能够在医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和成长上提供很大的助力。中国发展到今天,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企业,让一代医生或者是几代医生认为,它的存在使我的医术、我的事业能够持续地发展。我希望维卓(Visual)是第一个。”

5.大志仁心

无论是做临床、做科研,还是做企业,鲁通的初心从没变过,最大程度去挽救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有数据统计,全球有50%的手术没有达到术者或团队本身的最好水平,再厉害的专家也会有状态的好坏。从统计学层面,手术机器人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哪怕是万分之一,落到个体身上都是100%。”

“仁心”也是维卓(Visual)团队的一个重要特质,团队始终以持续解决疾病为出发点,坚持长期正确地做事,而不是很“聪明”地去追逐某一个热点。

一些很好的同学、朋友也常和鲁通说:“在中国,你选择了最难的一个事情。”市场不接受、医生不理解、鱼龙混杂的竞争局面……常年累月和各种困难斗争、共处,鲁通早就有了自己的心得:“当你坚信目标,不认为任何一个困难能够阻止你时,剩下的就是不断往前再往前。”

鲁通还记得大学一次临床课上,他问老师: “您认为当医生的最高成就是什么?”这位老师回答说:“我认为不是治了多少个病人,而是有生之年教科书里有你所创造的一种术式。”这句话给他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一个人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能救的人也是有限的。但是如果通过维卓这个事业为医学带来改变,那么对人类的价值是巨大的。我希望维卓(Visual)能够既是引领者,又是基石。”

北京维卓致远医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Visual),是一家以“赋能医学、引领未来”为使命的手术机器人系列产品平台型公司。公司拥有一支国内顶尖三甲医院临床专家为引领,二十多位高年资外科大夫全职加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为技术班底的“医工融合”核心团队,长期致力于研发多学科、全流程的系列导航手术机器人。维卓致远与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二十多家知名院校专家合作,开展多学科智能数字外科创新应用探索,并成功完成五十多例临床专科的全球首例医疗及教学应用,成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XML 地图